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

從《雞全部都係雞》到《PPAP》,你明白了甚麼嗎?|作者:阿K


短短兩個月內,香港的互聯網世界出現兩首洗腦歌。一首是本地創作的《雞全部都係雞》,另一首是來自日本的《PPAP》,到底這兩首歌有何能耐,可以一夜之間紅透香港互聯網?

先說《雞全部都係雞》,原本是網上一句罵女性都是妓女的流行用語,但這一句話配上音樂後,居然能夠唱得街知巷聞,不少小學生一直在唱「雞,全部都係雞,全部都係雞,全部都係雞」,直教筆者汗顏!


當《雞全部都係雞》熱潮稍退,突然日本搞笑藝人古坂和仁用英文唱出這首《PPAP》,短短數日之間,就已經紅透日本、香港等地!


你懂了嗎?你明白了嗎?其實不少人根本不知道《雞全部都係雞》真正的意思是甚麼。同樣地,又有多少人明白《PPAP》到底甚麼胡蘆賣甚麼藥。人唱我又唱,今期潮流興乜就做乜。

但不管你懂不懂,不管你是否明白,在這個速食的年代,「有趣」比較重要!這兩首歌有數大相似之處,例如歌詞簡單容易記、畫面有趣(巴斯光年+豹紋衫大叔)、易於模仿等等,至於這幾句歌詞想帶出怎樣的訊息⋯Sorry,你咪扮嘢喎。

再簡單啲講,這正是六四之後,90年代以降,面對97大限今朝有酒今朝醉,不求高深但求有Fun的延續。這現象反映的是當香港人面對不可知未來之時,對前景難以樂觀之時的一種逃避心態。這刻的香港沒有周星馳、沒有軟硬天使⋯但還有周星馳及軟硬留下來的無厘頭與及玩世心態。咁辛苦做乜吖,笑咗先囉!

《雞全部都係雞》歌詞就如此兩句:雞,全部都係雞!
《PPAP》歌詞也很簡單,就不斷Pen-Pineapple-Apple-Pen!

其實這可以與近年興起的金句熱有關。自從2007年無綫推出《溏心風暴》,大家開始會將台詞金句化,沒有意欲討論劇情,但就日日將金句掛在口邊:
「我對眼就係法庭!」
「邊個係人,邊個係鬼我睇得到!」

加上Facebook的出現,金句不只聽得到,更見得到笑得到,你數一數這陣子有幾多不求內容,卻把金句化成一張圖,就咁貼在Facebook上的?

近年樂壇再沒有流行一時,人人都能琅琅上口的流行曲。是不是香港人再不需要流行曲?抑或是香港人只要金句,不要流行曲?

當有一日陳奕迅上台唱《歌全部都係歌》時,不斷只唱「相信愛你便能飛」一句歌詞唱足3分鐘,「徘徊在摩天輪」變成GIF無限重播,觀眾還會不會花錢聽演唱會呢?或許這又會是歌手的另一生存之道!

(網上圖片)

但說了那麼久,一如標題所說的:「你明白了甚麼了嗎?」。

《雞全部都係雞》只能在香港燜燒,但《PPAP》卻是從日本出口至香港台灣等地,這說明了在全球化的樂壇,歌曲金句化或許已經是一種現象,一種可能性。而用人人都聽得懂的英語唱出來才是王道!歌手們,你想紅遍全球嗎?先來一首屬於自己的《PPAP》讓大家認識你吧!

(網上圖片)

作者:阿K
前香港電視人,曾創作《光影流情》《還看當年》等電視節目,擅長於光影中解讀其時代意義。
*******************
Facebook專頁:娛樂定格_freezentertainment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A8%9B%E6%A8%82%E5%AE%9A%E6%A0%BCfreezentertainment-222405268153574/



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

你有用手機看過MV嗎?李拾壹、Yuki Lovey新MV背後的新思考|作者:阿K


唱作人李拾壹跟Yuki Lovey新MV大家睇咗未?未睇嘅,可以先看一看,記住要用手機看!


在這個手機即將代替電視的年代,香港終於有一首真正為手機用家而設的MV!兩位樂壇唱作人的新MV《不讓你回家》,利用手機的畫面特性,務求讓觀眾不用轉換手機睇片角度,就能看到用心處理的畫面。說真的,其實這個不易做,所花的心思比一般MV多幾倍以上,如果沒有誠意,根本就不會作這個嘗試。

當然有可以挑剔的地方,例如歌詞看得不夠清楚、例如畫面太花太亂,要一睇再睇至接收到部份資訊⋯等等!但瑕不掩瑜,這徹徹底底做着一個本地媒體實驗,到底傳媒應該如何善用手機這個媒介,達到最佳的傳播功能呢?

誰都不能否認,傳統電子傳媒的影響力已江河日下,一部手機在手,everyday everywhere 都可以得到娛樂,但傳媒人卻依然緊守一些沒必要的法則,例如畫面比例要16:9、例如堅持一集電視節目要有半小時內容⋯但這些舊規舉、舊格式又是否適合現今的手機世代?

根據網上資料,人的視覺向上及向下的角度分別是60度與75度,水平向外視角則是95度,故此16:9是符合視覺的設計。坐在大銀幕下,16:9剛剛好覆蓋整個視線範圍。但問題是手機不是大銀幕,影片亦不再需要90-120分鐘的長度,網上世界的影片一般配合現代人的耐性,只做到1分鐘至5分鐘左右。在這個前提下,真的還有必要堅守16:9這個格式嗎?

舊世界的法則與格式,在現今往往已經不合時宜。例如以下這個商場活動記招,手機代替了攝影機,將影像傳播出去。


現今媒體都希望能直播記招,讓觀眾第一時間得知記招內容。筆者作為前傳統電子傳媒人當然嗤之以鼻,一個只求直播而不作任何編輯的內容,根本不會賞心悅目;一如求快的即時新聞消息取代精準的新聞報道,那新聞本身已經失去傳遞正確及有深度資訊的意義。但是手機已經成為重要媒介及媒體,從錄製至播出一條龍,每一位傳媒人都應該思考如何善用這方寸之間,製作及傳播出觀眾最想要的資訊。

回頭再看這首新MV,創作者利用歌曲本身的內容,向手機格式往前邁進了一步,為香港打開一扇窗,其勇氣與創新(至少是在香港的創新)絕對值得肯定。從MV播出後的YouTube留言中,正面評價佔大多數,可見觀眾頗為受落。但問題是,還有多少內容適合作這種嘗試?我們突破格式上的限制後,下一步又應往哪一個方向走?

(圖片取自《不讓你回家》MV)

作者:阿K
前香港電視人,曾創作《光影流情》《還看當年》等電視節目,擅長於光影中解讀其時代意義。
*******************
Facebook專頁:娛樂定格_freezentertainment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A8%9B%E6%A8%82%E5%AE%9A%E6%A0%BCfreezentertainment-222405268153574/


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

活地亞倫。Cafe Society。 一樹梨花壓海棠|作者:五反田


活地亞倫的電影,向來是小資至愛。活地的創作力與魄力其實非常驚人。由七十年代的《曼克頓》、《安妮荷爾》起,他自編自導自演,只此一家絕無分店神經兮兮演繹,在荷李活別樹一幟。近年他已減少幕前演出,對上一次自導自演的經已是2012年的《情迷羅馬》。畢竟他已經80歲,與其身兼多職,不如專注導演編劇,演出的重任就交予(相對地)年青的一軰吧,反正他一開聲,大把紅星都肯參予演出,以他的新作為例,就已吸引到《社交網絡》的謝西艾辛堡、《花邊教主》的布蕾克萊芙莉、《吸血新世紀》的姬絲汀史超域等一眾偶象級演員參演,至於活地自己,只是聲音演出,其至連CREDIT都沒有。

筆者無意在這裡劇透、反而想談論一下本片的戲名。電影原本的片名Cafe Society,是戲中一間夜店的名字,許多故事在裡面發生。夜店裡我估應該是有咖啡飲的,但更多時候,大量供應的卻是酒精、是香檳、威士忌。另外,Cafe的e是有一撇的,命名是戲中2、30年代美國東岸所崇尚的法國風,可以這樣說Cafe與咖啡完全無關,反而是一個(上流社會)的社交場合。(OK我認這裡是有丁點兒劇透,保證之後沒有了)。



對於這個戲名,中港台三地的處理手法大為不同。

大陸的譯法最為簡單直接,又有社會主義的國產意味:《咖啡公社》,戲名令人聯想到的是中共(曾經)奉行的「人民公社」。叫得公社的,就算不是物質匱乏到要一塊豬肉要分給一家人吃,也總不會是如戲中般歌舞連場、香檳美人,華麗舞台的Society吧,戲名完全不對題。老實說,忠於原著直譯真的沒問題,但Society可以是社會、會所、會社、學會等等,也真的沒必要要叫公社吧。公社令筆者想起的只會是無產階級專政、又或是早期基督徒凡物公用的那種大愛組織。咖啡公社?應該是某間在中環SOHO附近文青愛去的Coffee Shop吧。(BTW,咖啡公社原來真有其店,在深圳南山區。相信在香港見到亦指日可待)

評分:40分,談不上合格吧,直譯真的不是大哂。


台灣又如何呢?《咖啡。愛情》,不是事先知情的話,筆者以為又是一部桂綸鎂宋芸樺王大陸主演,以台北某間文青咖啡店所發生的各種「你愛我但我愛的是他不是她」之類小鮮肉、小清新、小確幸的故事。是的,活地今次的電影裡有俊男美女、有愛情線,亦是電影的主軸。但《咖啡。愛情》?如前文所講,電影與咖啡真的毫無關係,主角真的並不是於咖啡室,偶遇對方然後日久生情,然後發生各種若即若離的情節。戲名不對題的程度,其實比對岸更嚴重。

評法:40分,不合格。如果話畀活地知台灣譯嘅戲名意思係Coffee and love,佢會咩反應?


香港呢?其實自活地亞倫08年的"Vicky Christina Barcelona”譯做《情迷巴塞隆拿》起,在港的作品經已先後譯過做《情迷午夜巴黎》、《情迷羅馬》、《情迷藍茉莉》、《情迷月色下》、《情迷失控點》,今次的譯名是《情迷聲色時光》,順住條水,你話電影公司不思進取又得,你話佢Branding做得好又得,正所謂「凡活地必情迷」,我其實思疑電影公司有諗過部戲叫《情迷紐約》,但畢竟紐約係活地的主場,拍過N部戲,唔似得巴塞隆馬羅馬巴黎等只拍一次下不為例,叫《情迷紐約》實在有點那個。「聲色時光」確有戲中那種紙醉金迷、醉生夢死的Decadent的況味。

評分:有70分,因循有因循好,起碼唔會離題誤導。

總的來說,兩岸三地以香港戲名譯得最好,當然你可以話活地亞倫嘅戲,唔識佢嘅,戲名改乜都未必會睇,識佢嘅,就唔會介意佢譯做咩名都會睇。你應該會同同事講:「我尋晚睇咗Cafe Society呀,Well,都OK啦,Keep到活地亞倫風格咁啦!吓,原來中文名叫《情迷聲色時代》咩?」戲名的事,的確不能要求太多,電影Lolita譯做《一樹梨花壓海棠》畢竟已是1962年的事了。

(p.s.其實台灣大陸改戲名嘅人改之前有冇睇吓部戲先?)


作者:五反田

日本名字背後其實係個唔識㗎文、誤墮傳媒塵網多年嘅港男

*******************
Facebook專頁:娛樂定格_freezentertainment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A8%9B%E6%A8%82%E5%AE%9A%E6%A0%BCfreezentertainment-222405268153574/


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

「煲電話粥」也是一個訪談節目|作者:B ssi


「煲電話粥」也是一個訪談節目

跟阿K說打算分享一個「成集節目,就係拍兩個人傾電話。」的節目,他回覆:「呢啲香港真係冇可能,Sell得掂至算!」的確,在現今社會還會花1小時通電話的人買少見少,更莫論誰願意花1小時看別人實境「煲電話粥」?聽一些事不關己的對話內容?去街市、搬屋這些事,又有甚麼好談的?然而,韓國有線頻道tvN製作了《我耳邊的Candy》,讓觀眾看別人傾電話。

手機通話拍一個節目,會唔會好悶? 筆者每集都看完,
然後重新認識這班「藝人」!(節目截圖)


究竟這樣的節目能不能賣出,我在沒有PPT、沒有數據等支援的情況下,嘗試寫一份最簡單的「花紙」,猜一下製作人到底想幹甚麼?帶出甚麼?參與者又得到甚麼?

節目名稱:我耳邊的Candy

節目集數:待定

播出時間:逢星期四,晚上11:00。



貴為「亞洲王子」的張根碩,他手機的通話紀錄大部份都是紅色的不知名來電,
他坦言傳訊息多,很少講電話,這些全都是廣告電話。(節目截圖)

節目宗旨:
智能手機千萬個方便,但朋友未必常在身邊、家人日日見對話都未必超過10句,如是者只有whatsappLINE等等文字和表情符號取代說話,開心唔開心寫facebook狀態公告天下,「咁就叫傾咗計架喇!」人們仿佛忘記了電話的真正用途聯絡、溝通。

《我耳邊的Candy》透過主角和電話中Candy的真摯對話,彼此互相關心、鼓勵,同時抒發內心不安與納悶的心事;同時誘發觀眾的好奇心,看和聽主角們的對話之餘,重新審視自己的「對話生活」,問問手機最長的一通通話時間是多長?手機電量花最多是facebook,抑或instagram,會不會是捉Pokemon

節目總製作人柳學燦(音譯)表示節目靈感來自2013年荷李活電影“Her”(港譯:觸不到的她)裏,男主角離婚後心事重重,因長期與人工智能助理語音對話,不知不覺產生感情,而展開一段「新戀情」的故事。希望觀眾透過節目,誘發「如果有一位可以無時無刻,與我分享生活每一個瞬間的朋友出現,將會怎樣?」的好奇心。

節目選角:
30歲藝人張根碩,童星出身已出道20年,在亞洲地區火紅而被稱為「亞洲王子」。前年因逃稅醜聞影響在韓工作,而服兵役的期限已到,究竟這位王子最近的生活和心情又如何呢?

     這三位是首集主角,徐章勳()已於第二集結束後下車。(節目截圖)

42歲的徐章勳是韓國前籃球國手,韓國史上首位NCAA球員,這位身高2.07米,已離婚的獨居潔癖男,要如何打開心扉與Candy對話呢?
    
23歲金志洙由模特兒轉演員,最近終於要過獨立生活,外表亮麗的男偶像原來搬去弘大區的屋塔房獨居,獨自在家跟Candy對話,分享自己的夢想與未來計劃。

每一位Candy會細心聆聽主角的心事,分享彼此的經歷和體會,更要努力
為主角解開心結,鼓勵對方。當然Candy絕非百分百天使,也有情緒起跌。第一集出現的主角,在結束對話後或會繼續拍下去,與另一位Candy對話,又或結束換人。至於與各人聊天的Candy,會在節目最後公開其真正身分。




觀眾不知Candy真身是誰,電話一來就增生十萬個好奇心。(節目截圖)

通話規則:
主角和Candy獲得一部只有彼此電話號碼的智能手機,兩人可以傳簡訊、通電話,唯視像通話只可以拍主角,Candy不能見到正面;通話時間以電源為限,耗盡就結束通話。

一檔「訪談節目」

「訪談節目」有好多種,而不少此類節目都仍堅持以有份量的主持人訪問嘉賓主角,但這種「主持/嘉賓」配搭很容易受「份量或級數」影響節目內容。在筆者看來Candy就是主持人,對話中的問與答,因為沒有訪問用的梳化坐椅,亦不在錄影廠內,而變得對等。

每一位Candy都是訪談節目主持人,沒身分高低,更沒有韓國人資歷與年齡的階層文化,Candy和主角之間就是傾心事的朋友。(節目截圖)

而從節目安排的播放時段可見志不在收視(最高首集2.2%),明顯是試驗性質,這也是tvN這幾年間的製作特色,在綜藝抑或戲劇都做足準備,貼地夠社會性,不但挑起韓國人重新思考社會現存問題,例如電視劇SIGNAL提到的刑事追訴期,節目亦不純粹為人帶來瞬間歡笑,亦希望能夠撫慰人們疲倦的心靈。

你知道誰誰誰最近過得怎樣嗎?不如打一通電話吧!!

圖片來源:電視截圖
資料來源:SPORT CHOSUNNAVERAC收視
《我耳邊的糖果》中字完整版:http://v.qq.com/x/cover/6f4gq26rxfdyrg5/a00213k5hli.html


#
娛樂定格 #tvN #我耳邊的Candy 



作者:B ssi
電視撰稿1X年,除了亞視走勻各「香港電視台」,入職新聞網站半年有多的「資深編輯」。7年前,看過的韓劇「五隻手指數得晒!」,今日韓語還差書寫的距離,日花6小時聽韓文、睇韓戲,讀韓報。

*******************
Facebook專頁:娛樂定格_freezentertainment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A8%9B%E6%A8%82%E5%AE%9A%E6%A0%BCfreezentertainment-222405268153574/

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

為何建制總是膠?|作者:劉真


選舉結果塵埃落定,過程中最讓我感到有趣的,還是候選人在論壇上的行為。細心留意當然盡是值得深入談論之處,但我卻想到一個回歸基本步的問題: 為甚麼制建派的表現總是如此不濟? 為何建制總是膠?

看選舉論壇,大家不外乎留意幾個重點。候選人的信念和想法、對政策及社區的認識,當然,還有他們的談吐舉止。細心留意,不難發現,非建制派的候選人,一般都能清晰傳遞自己的信念和理法,也更了解政策漏洞和社區所面對的問題。相反,建制派的候選人講多錯多,「非本地居民呀容小姐!」、東鐵原來貴過西鐵......時有所聞。

我最喜歡認真地做無聊事。為了這個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現象,我卻認真地想了起來。我發現原來上一篇《五月天《頑固》MV關搵工咩事? 》,正正就解釋了這個現象。上文所述,對一件事充滿情感連結,即是做起上會感到快樂、有熱情、滿足,就是所謂的夢想。這種情感連結可以是一股很強大的推動力,令人進步,帶人探索新領域。一句到尾,決定一個候選人表現的,正正就是這種情感連結。

儘管你未必認同非建制派的候選人,但你不能否認,他們對自己的信念充滿情感連結。他們有的對社會不公義感到憤怒(e.g.長毛),有的對建立新制度充滿熱情(e.g.本土派),有的為弱勢社群的遭遇感到悲傷(e.g.朱凱迪)。他們所說的話,所持的信念,都有強大的情感連結支撐著。相反,大家看到的建制派永遠冷靜(除了王國興和元秋),選舉廣告上的他們似乎理性、務實,也不會被任何事掀動情感;但我看到的卻是冷漠。細心看看他們的競選廣告,非建制的候選人,多數用熾熱眼神,讓你看得到他們與信念之間的情感連結,建制派呢? 只會溫和地微笑。冷漠得完全沒有感情可言。也正是這份冷漠,解釋了他們膠味濃郁的表現。

兩者在情感上的分別如何產生關鍵作用呢?

首先,選舉論壇的用意,就是要給予候選人空間分享自己的信念,並感染大家去相信他所相信的事。這一點很重要。因為知道與相信,完全是兩回事。我們都知道泛民是和理非非、本土派搞港獨、建制派保皇,但我們會選擇相信誰,每個人都不一樣。箇中的關鍵,就是哪一方能感染我們建立主觀的情感連結。知道是客觀,而相信是主觀且帶有情感的。如果自己對所持信念沒有情感連結(也就是那份熱情),又怎樣去感染別人相信呢? 展現自己對信念的熱情,然後股動大家去產生同樣的情感,再相信自己並投下一票,這就是政治人物發揮魅力方法。你看著李慧琼說話,你能感受到丁點的情感嗎? 你會受她感動嗎? 不存在任何熱情,不可能影響人,更不要說是一個社群。

第二,對地區事務的認識,需要很大的好奇心和努力。聽聽在地居民的聲音,研究政策文件,與政府部門周旋,構思各種對策,全都是很費精力的揼石仔工作。如果沒有強大的情感連結推動,即是做起來不覺得特別開心或滿足,也不是對社區事務感到有興趣,怎能推動自己去研究這些沉悶的政策和議題呢? 這也解釋了為甚麼朱凱迪會比田北辰更懂得計算西鐵的價錢,慢必為何比容海恩更熟悉跨境走水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;有興趣,有熱情,才會花時間去研究這些沉悶的議題。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(以容海恩為首的)空降候選人,他們往往對社會議題零認識,對地區事務一竅不通;當然啦,對這些事完全沒有情感連結可言,怎會有興趣去探索與了解?

一句到尾,都是那份熱情作怪。我們慣以熱情概括當中的情感連結(如前文所述,其實也可能包含了喜怒哀樂),也就是這些不能用理性和客觀去解釋的東西,去推動我們為了夢想,明知不可為而為之。我過去曾在政府浮沉過一年多,因工作經常要接觸區議員。在我工作的那區,區議員大多屬建制派,民主派只佔極少數。當中有一位是民主黨的老黨員,多年來都夢想參選立法會,但遲遲未輪到他。終於有一年,他不惜退黨,也決定參選,因為對年紀漸長的他而言,那次是最後機會了。由於過往他經常與區內建制派議員對著幹,那堆建制街佬知道他參選後,終日取笑他,說他不自量力不切實際,等著看他出醜。取笑他的,當然也包括那位當時未升呢,但過幾年也終於拉著衫尾進入立法會的尊貴雙料議員。最後,那位議員當然落選了。但我打從心底佩服他。如果自己決定做一件事,只要有足夠的熱情去推動,沒有人能阻礙你。我看見那群建制派街佬,表面上笑嘻嘻,實質酸溜溜。為甚麼自己明明苦等多年,不獲黨的寵幸,卻又不肯出走實現夢想? (當那位曾經升呢的議員,因為中文水平太低而不再獲黨的寵幸,他確實有想過出走,可惜最後......)

不過,講到夢想,建制派識條鐵啦.......


作者:劉真
表面上是吸食負能量的80後心理學家,真實靈魂徘徊於幻想的60年代。

*******************
Facebook專頁:娛樂定格_freezentertainment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A8%9B%E6%A8%82%E5%AE%9A%E6%A0%BCfreezentertainment-222405268153574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