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

阿K:一呼百應的《豪門夜宴》

目前中國出現罕見特大暴雨,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說,受災人數過千萬。這令我想起一部1991年的電影《豪門夜宴》。

    

當時華東水災,200萬人無家可歸。香港電影界馬上拍攝賑災電影《豪門夜宴》,眾星雲集,由曾志偉、鄭裕玲、洪金寶、張學友、吳耀漢等等明星主演,有份參與演出的包括周星馳、張國榮、譚詠麟、梅艷芳、郭富城、劉德華(開場白)、黎明、林子祥等百位紅星。這部卡士一時無兩的賑災電影,票房近2200萬,算是有交代!

雖然這部電影以七日鮮之速度急速攝製完成,但整個故事以至人物脈絡,居然緊扣當時香港實況。如果你能大膽假設,將中港關係置於電影故事之中,更可作不少解讀。

故事主線是身為兒子的曾志偉,為錢而娶鄭裕玲,並答應不會與父親見面。但為求做成一宗生意,已經家道中落的鄭裕玲與見錢開眼的曾志偉,軟硬兼施騙曾父吳耀漢到豪宅短住,並表面為他舉辦大型生日派對祝壽,實則只為洽談生意做一場戲。後來曾志偉良心發現,向老父認錯,痛改前非。

現時我們會將香港與中國及英國的關係,比喻為生母及養母。但這部電影很妙的一點,就是眾人皆沒有母親!電影中從未提及曾志偉母親狀況。同樣,電影很強調洪金寶沒有父親、鄭裕玲父親破產,但就一句都沒有提起母親的狀況。

何解媽媽都缺席,換來父親。這固然與1959年《豪門夜宴》原版的設計有關。但亦可以套用當時中國的形象作解讀,當時中國比較像是強權父親,中國一如當時的香港人眼中的父親,他大權在握又沉默寡言,雖然骨血相連,但與父親總有難以言諭的疏離感。電影中的父親,正是一個與兒子多年未見的骨肉關係。父親(中國)樂見兒子(香港)名成利就,更不敢高攀與兒子接觸。其實與當時港富中貧的情況甚是相似!

如果電影中的父子關係,真是中港關係之隱喻的話,那電影後段曾志偉良心發現,向老父道歉認錯,求老父原諒,這一幕戲就很能解釋當時演藝界的難言之隱!電影攝製於1991年,兩年前演藝界以不足一星期時間籌備《民主歌聲獻中華》,為北京民運學生籌得1300萬港元善款,可惜最後學生運動以失敗告終。兩年後的1991年,距離1997只餘6年。曾經傾力反對中國政權的演藝界應如何自處?當時不少人說演藝界成功捕捉水災良機,向中國交心,電影中賠不是。現實中,演藝界站在繼續關心中國大事的身位,一邊拍電影一邊舉辦《忘我大匯演》,結果籌得一億一千多萬港元。足足是1989年時籌得的款項九倍之多。中國有面子又有銀紙,何不乖乖接受兒子的賠罪呢?!

說回《豪門夜宴》,電影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,就是張學友。他專食兩家茶禮,既要服待曾志偉,又要討好洪金寶,總之誰出的價高誰就是老闆。他為賺取最高回報,不惜放棄經營家庭關係,太太執行李返美國父母處。電影結束前,張學友人財兩失,獨飲悶酒,此時太太突然現身,這條人物支線亦得大團㘣結局。如果張學友所代表的就是活生生的香港人,既要寄居英國,又要討好中國,兩面不是人。張學友一如當時的香港人,賺快錢,賺夠就移民,既不用管英國,亦可不理中國,移民美加澳等地,就是當時香港人理想中的家。電影中沒有交代要飛回美國的太太為何回到張學友身邊,我想這是發愁的香港人唯一的心理出口。

當年演藝人一呼百應,齊心籌款,我想動機單純只為救災,始終在準備認祖歸宗的當下,香港人正在不斷調整心態迎接97的來臨。面對中華大地,不少人將文化上的中國,與政治上的中國加以區分,救災是救文化的中國,救那受苦的災民。


時隔25年,香港明星依然是昔日《豪門夜宴》的巨星,可見這25年來娛樂界如何不思長進。雖則今日香港藝人依然會響應呼籲,齊心向消防員致敬。但論規模與誠意,真不可與25年前同日而語。今日中國水災,港人亦難似當年豪情,以血脈相連之心傾力捐款,始終當日的窮爸爸,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富甲一方的富阿爺!如果今日再拍《豪門夜宴》,真教人情何以堪?!



作者:阿K

前香港電視人,曾創作《光影流情》《還看當年》等電視節目,擅長於光影中解讀其時代意義。

*******************
Facebook專頁:娛樂定格_freezentertainment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A8%9B%E6%A8%82%E5%AE%9A%E6%A0%BCfreezentertainment-222405268153574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